参照德国和丹麦的标准
关于风机发出的噪声,有关方面还在研究制定标准值。在风电场选址时,通常会适用普通的噪声规制。关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准值是45分贝(dB)。
国际上也有设定风机专用标准值的事例。陆地设置已接近极限的德国和丹麦就针对风机设定了标准值(资料3),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委员会也提议采用以此为基础的标准值。日本的环境标准规定,住宅区夜间的标准值为45分贝。
德国规定,工业区为70分贝,商业区为50分贝,农村地区为45分贝。丹麦根据人口密度和风速划分得更为详细。在住宅区,风速每秒8米时为39分贝,每秒6米时为37分贝;在人口稀少的地区,风速每秒8米时为44分贝,每秒6米时为42分贝。这些都是夜间数值。丹麦所用的风速是户外或者可能存在噪声的地点地上10米处的数值。虽然乍看起来较低,但这是风车附近强风地点的数值。根据场所和风况制定了详细规定。
并且,作为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的有力对策,*委员会强调了教育及宣传的重要性。虽然只要遵守噪声标准值,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讲,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仍然有在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产生影响的问题。虽然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但实际上还是会有人感到不舒服。能够克服这种心理问题的对策十分重要。委员会建议在学校等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人们理解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风车噪声会在流行病学上给人体造成物理性和生理性影响,和风力发电在能源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意义等。并且,采取措施使当地的人们与风力发电业务拥有一定关系也很重要。
日本的风力发电规制存在诸多问题
在日本,国民已就采用一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形成了共识。政府政策目标以及政党的公约中都有“*大限度采用”之类的表述。这样一来,可开发量(潜力)较大、成本较低的风力发电将不得不发挥更大的作用。主管能源及环境的日本政府部门*近开始强调风力开发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提出了一些牵制风力发电普及步伐的措施。日本《环境影响评估法》(《环境评估法》)自2012年10月起,将风力发电列为适用对象。以前,风电业界按照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指南进行自主评估,基本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开始实行环境评估后,在风况调查后的事前准备方面,负担显著增加。所需时间从1.5年延长到了3年~4年,所需成本也从3000万日元增加到了1亿~1.5亿日元。这将直接导致国民负担增加。并且也是导致今后可再生能源开发失衡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认证业务方面,无需环境评估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明显占多数。
虽然《环境评估法》适用对象包括道路、港口、工业园区、发电站等13种业务,但这些都是广泛的平面式开发业务,伴随着大量的取水、排水、排气。而风力发电则是点式开发,不会产生水及气的问题,显然性质不同。
在发电站方面有一个特殊问题。即主管评估的政府部门到底是环境省还是经济产业省,相关职责划分不明晰。虽然《环境评估法》属于环境省管辖,但仅以发电站业务而言,却是在《电气业务法》的框架内开展。在评估所需的时间以及行政干预方式方面,《电气业务法》相对比较严格。对于规模较大的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而言,该法律很少给人以不妥的感觉,然而也直接应用到了作为分布型能源的风力发电上。
也可以说,尚未明确行政责任之所在。之所以在对风力发电采取宽松措施方面没有进展,有可能是这些背后因素产生了影响。在对煤炭火力发电采取宽松措施方面就迅速作出了结论。然而,关于风力发电尽管从很早以前就有过讨论,但尚未看到具体进展。相关业界也发出了几乎没有进展的抱怨之声。
之所以将与以往适用对象性质不同的风力发电列入评估对象,是因为政府收到了大量投诉。特别是包括低频声波在内的噪声问题被大众媒体曝光这一点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就像上篇文章介绍过的那样,在海外,专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得出了在流行病学上低频声波与一般噪声问题没有任何不同的结论。专家还指出,这是恐惧未知事物的心理问题,对此采取应对措施十分重要。
“35分贝标准”对风力开发而言是致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意图严格风力发电噪声规制的动向。目前已有方案提出将标准值设定为35分贝,而且是日本全国统一执行,且不限定为夜间。35分贝与风力稍大时的波浪声几乎为同一水平。
首先,政府应该明确科学方面的因果关系。在日本,很多噪声及振动方面的专家也都认为,对包括次声在内的低频声波进行特殊对待在科学上毫无意义,适用一般噪声规制没有问题。有人指出,事实上在环境厅(2001年升级为环境省)主管的年代已经得出了结论。如上所述,海外有很多调查事例,风车噪声都没有进行特别对待。
日本现行的环境评估如何妨碍着促进风力发电开发,对此媒体终于开始进行报道。日本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期,针对风力发电制定全球没有先例新噪声规制?这十分令人费解。
笔者于2012年2月出版了《风力发电正当时》一书,用很多篇幅阐述了噪声问题。在该领域的研究权威中野有朋的指导下,该书得以完稿。书中根据环境省在投诉特别多的3处风力发电站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记载了人体可感受到的噪声值。每处都低于标准值很多,次声没有达到人体可感受到的数值。
资料4为爱知县田原市的实例,低频带大大低于45分贝(A特性),20赫兹以下的次声大幅低于100分贝这一开始有身体感受的数值(G特性)。
环境省已开始举行相关研讨会。应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小心理影响,而不是如何制定更严格的规制值。否则只会阻碍风力开发的进展。
虽然相信不会有影响,但似乎会出现问题,而且还接到了太多的投诉,所以不管怎样先严格起来——如果是出于这种意图而制定更严格的规制,那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白天35分贝比起夜间45分贝这一国际标准要严格得多。据说,要满足这一标准,风车就必须设置在距离住家1公里以上的地方。目前普遍认为*佳距离是500米,这已留出了相当大的富余,而1公里是该数字的2倍。
风机在环保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效果,而仅凭不确定的臆测,就将之断定为危险物,并要远离人们的视线,这种作法不会有助于推动国民积*力于环保。
这样做不仅会对风力开发造成致命打击,还会对现有风力发电站的再开发(Repowering)带来妨碍。以前建设的风力发电站虽然风况很好,但很多使用的是小型、效率不高的发电机。只需将这些设备换成*新的大型发电机,发电量就能增加很多。
虽然安倍政权经济增长战略的关键在于放宽限制,但假如对其中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制定国际上都没有的新规制,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将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